土地盐碱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土壤问题之一,目前全世界共有盐碱地约150亿亩,其中中国就多大15亿亩,面对占地面对庞大的盐碱化土地,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,就是盐碱化土地的成因,然后根据成因去进行土壤和水域的改良,从而彻底扭转土壤的盐碱化。
综合来看,土地盐碱化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,既有因为自然因素积年累月而成的先天盐碱化土地,也有因为人类活动原因导致的后天土地盐碱化,在这过程中,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相辅相成,共同造就了当今盐碱化土地面积庞大的局面。
自然因素
主要是有大自然所决定,气候,土壤,地形地势,河流,海洋,植被,水位等多种因素是当今土地盐碱化的主要成因。
1、气候因素
气候的干燥度、地面蒸发、降水比值都和土壤的盐碱化关系十分密切。
在干旱、半干旱地区,具有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干旱少雨,蒸发量大,昼夜温差大,无霜期长等特点, 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,生物积累较弱,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,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。因而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,有机质含量都不高。蒸发量大则造成土壤盐渍累积速度加快,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广大。
2,温度因素
在地温梯度影响下,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,盐分随之向上迁移。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,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,冻结深度相应减小,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,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。
3,水位因素
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,地下水埋藏越浅,蒸发作用越强,越易引起地表积盐;同时,地下水矿化度越高,地下水向土壤中补给的盐分就越多。
河水侧渗导致地下水位升高,形成盐碱地。沿海地区受海水影响,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,易形成滨海盐碱地。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的影响,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位上升,水分蒸发后,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。
4、植被因素
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,大都具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杭盐生理特性,称之为盐生植物,含盐量可达10%~45%。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,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,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,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5、地形因素
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。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、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。
6、土壤物理性状不良
盐碱化土壤的土壤结构差,水稳性团聚数量少,空隙度低,粘结性差,保墒能力差,土壤胶体Na+含量高,透水性差,土壤有效水含量低,无效水含量显著增加,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增加,进而形成盐碱化。
人为因素
在人类活动中,会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,在这过程中,往往会对原本脆弱的自然环境造成打击,从而导致自然生态失衡,加速土地盐碱化或者直接造成土地盐碱化。人类活动中,灌溉,垦荒,施肥,砍伐等多种因素均会加速土壤盐碱化的进程。
1,灌溉不当
主要是人为的不合理灌溉所导致的。大水漫灌,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,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,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;用污水灌溉,在同等条件下,也会加快土壤盐渍化;沿海地区过渡抽取地下水,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,使地下水盐度升高。也会引起土壤盐渍化。
人为改变环境因素:水位
3、不合理的施肥方式
一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。普通复合肥的吸收利用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,剩余的肥料会在土壤中被大量固定,从而使得土壤的化学性状出现变化,导致土壤的供肥能力下降。过量施入牲畜、禽生鲜粪肥(特别是鸡粪、鸭粪、猪粪)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,比如鸡粪或者猪粪等畜禽粪肥,因为饲料中加入食盐,在排泄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盐分,用量大了也会加剧土壤盐渍化。
二是偏施肥料(特别是含氮多的)。偏施肥料会促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、中微量元素不足,土壤板结,尤其是蔬菜作物表现出很多的生理性病害(叶子变黄、徒长、叶片薄脆等)。
三是施用劣质粪肥。施用劣质粪肥会造成土壤快速恶化,如果掺入火碱的鸡粪,会破坏土壤酸碱度,对根系造成直接破坏,使作物无法正常生长。有些菜农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劣质商品有机肥,对土壤及作物造成长期不良影响,严重的甚至不能种植,这些问题同样会加重土壤盐分积累。
人为改变环境因素:土壤
3、过度垦殖
在我国一些地区,由于过度垦殖、滥垦、过牧、伐薪、采药等不良经济行为,土地资源长期受到过度开垦的破坏,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。在这过程中,往往过度使用土地,造成土地生态失衡,导致土地退化,从而使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。
人为改变环境因素:植被、土壤
总的来说,土壤盐渍化是常年累积导致的结果,对于我们和作物本身都是不利的,土壤盐碱化的成因是多样的,复杂的,与周边环境和人类行为紧密相连的,那么在土壤盐碱化的治理过程中,也是复杂的,漫长的,多样的,因地制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