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15574879675

灾害频发,粮食再丰收是怎么办到的|半月谈

时间:2023-11-13 15:03:40 点击:0

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,阵阵轰鸣声响彻田间,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,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快速转动的齿轮卷入“腹中”。短短时间,收割、脱粒、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。


九十月份,全国各地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消息,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,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;早稻产量2834万吨,增长0.8%。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,长势总体正常,全国粮食有望再获丰收。多个粮食大省农业农村部门也表示,当地秋粮丰收在望。
今年,我国多地曾出现极端天气,河南等地遭遇严重“烂场雨”,西南地区南部发生冬春连旱,华北等地局部暴雨洪涝……面对这样频发的灾害,粮食丰收如何实现?


藏粮于地


中央反复强调“藏粮于地”,可不是说说而已。
首先一大举措,就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所谓高标准农田,是指土地平整、集中连片、设施完善、农田配套、土壤肥沃、生态良好、抗灾能力强,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、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。显然,高标准农田不仅可让粮食增产,受灾时损失也较小。


村民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水稻 李华 摄


我国有多少高标准农田?数据显示,到2022年底,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,占我国19.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,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。仅2022年,就超额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”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除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多年来,我国严守耕地红线,不断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,坚决遏制“非粮化”、防止“非农化”。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、促进耕地休养生息等措施,都旨在“藏粮于地”。
与此同时,我国还大力挖掘后备耕地增产潜力。许多曾经“白花花”的盐碱地,如今正变成“新粮仓”。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,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要求,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,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,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,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,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。


藏粮于技


“藏粮于技”与“藏粮于地”同样重要。灾害频发之下粮食再获丰收,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支撑力不断提升密不可分。
首先是种子。近年来,国家不断加大投入,支持开展联合攻关,加强高产、耐盐耐碱、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。在极端气候频发的不利条件影响下,优良品种对保障粮食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。目前,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,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%,实现“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”。
种子之外,农机的推广应用也十分重要。目前,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50万台套,无人驾驶收割机、无人植保机渐成寻常物件,小麦、玉米、水稻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。农机助力,加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,农民从会种地到“慧”种地,粮食稳产有了强力支撑。


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收获制种玉米 成林 摄


数据显示,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.5%、95%、67.2%提升到2022年的62.4%、96%、73%,向科技要单产、要效益的水平不断提升。


抗灾应急体系反应有力


粮食稳产丰产,还需“人努力”。早在3月初,农业农村部即印发《2023年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行动方案》,就如何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,提高作物单产水平,保障种植业稳产丰收提出指导意见。
今年主汛期,我国华北、黄淮、东北等地局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。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、应急管理部、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,四部门对抗灾夺丰收作出进一步部署安排,要求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,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增产量。
汛期正值秋粮生产关键期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:农业农村部派出10个工作组和24个科技小分队赴受灾一线,有关部门紧急下达7.32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,财政部安排24亿元支持北方14个省份对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实施“一喷多促”,灾区完成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8.4万亩……
8月15日,农业农村部再次印发通知,进一步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和秋粮生产工作,提出“把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、全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作为当前三农工作压倒性任务”,要求各地采取超常规举措,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十项措施。
东北粮食主产区也打响抗灾夺丰收攻坚战。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1个指导组、9个重点工作组,赴五常、尚志等9个重点市县,调查指导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;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专班,采取“干部+专家”模式,分区分片包保9个市州,力争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……
近年来,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显著进展。当抗洪、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纷至沓来之时,农业农村、水利、应急、科技、气象、土地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,各级党委政府统筹部署、基层党员干部一线落实,形成抗灾合力,保丰收自然能取得更大成效。(半月谈记者 孙好)
来源:半月谈:《灾害频发,粮食再丰收是怎么办到的


【产品推荐】